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6年秋,共产党人首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6年秋,共产党人首先提出开展以科学民主为内容的新启蒙运动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广泛的响应,很快形成了群众性的讨论。

1937年1月以后,进步的文化人和救亡团体,到处讨论着怎样重新评价五四运动,怎样批判地接受“五四”未完成的工作,并提出“纪念‘五四’,要开展新启蒙运动”。

在“五四”18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北平的许多报刊都出了“五四”纪念特刊,对“五四”进行重新估计和阐发新启蒙运动的意义和内容。文化团体和救亡团体召开了许多纪念座谈会,热烈讨论提倡科学民主,反对迷信愚昧和封建思想等问题。

汉夫、周扬等人经集体讨论,写成《现阶段的中国思想运动》一文。文章指出:“为了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势力,都在一个大前提下,精诚的团结起来”。对于有封建思想但反对异族奴役的人,“应采取宽容态度”。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启蒙运动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启蒙运动。

 

(1)背景:日本加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部分国人民族意识不强,中国尚未实现民族大团结(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国民党继续实行专制独裁,压制民主和抗日;抵制中日文化思想逆流,推动中华民族抗日。(任意答4点,8分) (2)简评:五四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宣扬,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开展;传播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有利于扩大群众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众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每点2分,任意答3点,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有关新启蒙运动兴起的政治背景,简单而言,就是:政治方面,中日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并在“华北事变”后上升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虽然国民党当局依旧推行反共独裁的统治方针,但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契机,中国社会初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济方面,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中国之后,在币制改革、统一国内市场、关税自主权的基本收回等经济措施的刺激之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文化方面,国际上各种先进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各种先进、愚昧思想在中国社会鱼龙混杂,同时,传统文化逐步重新得到重视,但受日本逆流文化影响,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依旧淡薄尤其是中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并未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 (2)有关新启蒙运动的历史评价,主要是从它所倡导的两面旗帜予以入手,即: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同时,由于运动的发起人和参与者亦不乏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因此该运动也在客观上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进一步扩大了其在社会上的政治影响和号召力。 考点:近代中国新启蒙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铜钱早在东周后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后世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到了晚唐至宋代不但铸币数量大增,货币制度亦趋向复杂,……晚唐和宋代货币的广泛使用给国家的币源带来了压力。……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13万至31万贯,10世纪晚期达到88万贯,到了11世纪高达183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一需要,政府有时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或减少每贯钱的枚数,同时禁止铜币外流,并且在这一政策证明无效时,对铸币征收高达50%的出口税。政府甚至在四川、陕西等地试行铸用铁钱以在汉人与胡人之间设一道“铁幕”,但未能取得成功。金银的使用(如金沙、银锭)一度解决了铸铜不足的危机,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很少使用这些贵重金属货币。这时出现了一种最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的货币经济是何等发达。当时政府和商人都面临着如何长途运送大量货币的问题。铜钱由于体积过于笨重而不合要求,于是各种纸币和票据应运而生。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为解决币源压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纸币的背景,并指出纸币出现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描述如下图:

满分5 manfen5.com

运用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对上图所示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组关系或多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上图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构建新图,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指出,“交通之用必资舟车,而轮船铁路,非汽不行,汽则力学之事也。地不爱宝,必由农矿之学,有地质,有动植,有化学,有力学,缺一则其事不成。而当事之人,不经教育者,无论矣”。学校中课程,必有数学、理、化、动、植诸科,“不但以其中所言,为人生不可少之智识”,而且“可以见微知著,闻因决果……学几何、三角者,必日事于测高仞深,学理、化、动、植者,必成业于冶铸树畜也”。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蔡元培指出,“凡自然现象,自昔为哲学所包含者,皆已建立为科学矣。其它若社会学,若伦理学,若人类学,若比较宗教学,若比较言语学等,今日悉以归纳法治之,将自成为科学。”“世界事事物物,虽然复杂,总可以用科学说明他们;科学的名目,虽然也很复杂,总可以用三类包举他们。第一、是现象学的科学,如物理、化学等等;第二、是发生的科学,如历史学、生物进化论等等;第三、是系统的科学,如植物、动物、生物学等等。”

——摘编自秦英君《科学乎  人文乎: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两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严复科学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关于“科学”的基本内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和蔡元培科学观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但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朱元璋)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先恐后也!”

——《明史•外国志(吉里)》

“其王知我中国宝船到彼,遣部领赍衣服等物人马千数迎接……,又差人赍礼象马迎接……金拄杖二人,接引如前礼。其王恭礼拜迎诏敕,叩谢加额,开读赏赐。”

——费信:《星槎胜览》

材料二  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可能成为世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一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另一则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对外政策的影响。

(2)材料二运用了文明史观论证大国崛起,试以此史观阐释英国“历史深层的运动”。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你的中国崛起观。

 

查看答案

有这么一类艺术家:普遍厌倦高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这类艺术家(  )

A.主张回归古代,消极避世            B.崇尚自然,表达浪漫情怀

C.采用现代主义的风格创作            D.否认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