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前身)于1868年~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 )
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
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
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
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 )
A.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D.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
朱熹认为:“却看你禀得气如何,然此理却只是善。既是此理,如何得恶?所谓恶者,却是气也。”由此可知:朱熹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善恶同体
《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反映了司马迁( )
A.主张“农工商并重” B.主张“工商食官”
C.坚持“重本抑末” D.肯定“重义轻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1941年底到1943年,《解放日报》为促进精兵简政政策的正确执行,先后发表社论、专论20余篇,经验介绍及情况报道100余篇,作为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甚至还亲自着笔为《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的社论,并在撰述《抗战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等著名篇章中多次阐述了精兵简政的重要性。
《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和《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则是用行政立法的形式对此前精兵简政的积极成果予以巩固,并进而推动精兵简政工作的深入开展……经过努力,“精简”工作成效显著,对此民主人士李鼎铭在《边区政府简政总结》中对此作了高度的评价。
——摘编自《困局与应对:抗战时期
中共精兵简政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的历史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根据地精兵简政成效显著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