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制度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实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
1714年 乔治一世即位。
1718年 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 乔治一世任命首席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1742年 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成为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
1782年 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1783年 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
1784年 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继续发展。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1921年中共的诞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有一首山歌里唱道:“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