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姬姓贵族

山西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高效统治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因此选A。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④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高效统治,错在“高效”,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的重点之一。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俞大猷分析说:从战略观点上考虑,“倭奴长于陆战,其水战则我兵之所长”,故海上消灭倭寇,对我方来说,“以长制短”,在战略上处于主动的有利地位。

明朝中后期倭寇肆虐,其活动特点,是分散于海上的一股或数股人数众多的海盗式流寇。他们没有严密组织,不是以占领地盘、建立政权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掠夺抢劫为主要目标的。他们此处被打败,则遁逃到彼处,彼处被打败又遁逃到他处,陆上防倭,则防不胜防。其结果适得其反,处处设防,处处被动挨打。海上、内河防倭,可以选择战略要地设防。因船速快于步行,水兵行动快于陆兵,此处发现倭寇,可速调兵船到此处,彼处发现倭寇,则速调兵船往彼处。灵活快速机动,掌握战争主动权,收到迅捷出击,获得全胜之功。不让倭寇上岸,可以避免百姓遭殃,减少国家损失,节省军费开支。因此,加强海上、内河防御,对国家的军费支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是有利的。

——摘编自张吉昌《俞大猷抗倭的策略思想》

(1)根据材料指出俞大猷的战略思想是什么?为何说这一思想是正确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俞大猷为什么能取得抗倭斗争的不断胜利?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平主义思想在美国各个阶层极为普遍。在1940年的大选中,为了争取选票,罗斯福对广大选民说“我现在正与你们的父母讲话。尽管以前我讲过同样的话,我必须再讲一次,重复地讲。我给你们再一次保证,你们的孩子不会派去参加任何一场外国战争”。但1940年9月后,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其中包括日本急需的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一年多,源于各种渠道的情报表明日美战争不可避免,但均未受到华盛顿的重视。

因为防务上的疏忽,12月7日星期天早上,珍珠港是那样宁静,舰只上的水兵和官员和平时的星期一样安闲。“教堂的钟声快敲八点,大群市民来到海港,他们平静的脸孔被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有些宫员在舰只上正在进餐,有些士兵则刚刚起床。”珍珠港内尽管停泊70艘各种舰艇,都是美国海上作战的主力,它们却毫无一点儿作战、应战的准备。

1941年9月5日,山本五十六对联合舰队已下达第一号命令,指出“日本帝国的意图,为了从大东亚赶走英美势力,进而解决中国问题……英美势力从荷属东印度、法属印度支那和菲律宾逐出后,一个独立、自给的经济共荣圈即将建立。我们国家的最大目的,长远的基本原则,则将向全世界宣布”,珍珠港事件爆发了。

——摘编自张继平《珍珠港事件为何发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董必武是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受过系统法学教育的人,这一背景使他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就看到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在多方面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的问题。

他强调,人们必须认识清楚,人民民主政权制定出的法律和以往任何时代的法律都是不同的,它代表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它的作用是保障新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保护的是人民的权利,人们不仅不应该反感,而且还必须努力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他提出必须看到和努力克服群众运动不重法律的副作用。他指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对于取得彻底的革命的胜利虽然作用重大,然而其产生的副作用就在于“群众运动是不完全依靠法律的,甚至对他们自己创造的表现自己意志的法律有时也不大尊重”,针对这种不重法律的倾向,在革命时期,因为环境和条件的需要,难以避免,但在和平建设时期,需要予以克服,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群众运动引向和纳入法律的轨道。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加强法律教育,形成尊重法律和遵守法律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陈珊珊《浅议董必武法律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必武重视法律教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教育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直接刺激下,美国教育开始了战后的第一次课程改革。1958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规定联邦增拨教育经费,加强科技教育,培养科技英才,增强国防力量。该法规定数学、自然科学、外语为“新三艺”,必须大力提高这三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科技尖端人才。1964年国会延长《国防教育法》,把历史、地理、公民、英语等科列为改进科目,意在从思想意识上树立国防力量。由于此次改革的重点在中小学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面,加上主要采用结构主义的主张,并据此进行操作,因此,这次改革又被称为“学科结构运动”。

    这次改革主要强调了中小学课程的学术性、系统性,强调掌握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强调发现学习。这次改革使美国社会和美国教育界普遍关注中小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问题,强调了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智力的培养,从整体上加强了学术性课程和必修课程在中小学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对美国中小学课程起到了一定的整顿和提高作用。

——摘编自吴颖民《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课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分析这次美国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届奥运会概况扫描

届数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参加国家或地区总数

金银铜牌获奖国家排序

1

1896年

雅典

13

美、希、德

8

1924年

巴黎

44

美、芬、法

11

1936年

柏林

49

德、美、匈

14

1948年

伦敦

59

美、瑞、法

16

1956年

墨尔本

67

苏、美、澳

21

1976年

蒙特利尔

88

苏、民德、美

24

1988年

汉城

160

苏、民德、美

29

2008年

北京

204

中、美、俄

上表能够反映奥运会发展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两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