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4分) (2)理【解析】 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3点即可,6分)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分) 原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分) (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两国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应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此问可以理解成尼克松决定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结合材料从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等角度回答。 (2)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联合公报》的理解从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等角度解答。 (3)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越顶外交”的反应是“赶在美国前面与中国建交”。“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角度回答。 (4)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问的解答,注意从中日双方的角度回答,如日本方面,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珍爱和平等;中国方面,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等。 考点:现代中国外交•七十年代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受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更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这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

A.多个权力中心长期并存

B.俄、日、中、欧盟等形成了与美国对峙的局面

C.经济全球化推动着政治多极化  

D.“一超多强”的局势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查看答案

二战前,文明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特指欧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文明一词在英语中也变成了复数。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美国霸主地位确立          B.欧洲仍然处于世界中心地位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欧洲开始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查看答案

.一名叫沙博夫斯基的东德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错误地发布了一项关于放宽出国旅游限制的草案,误导大批东德人涌向柏林墙,迫使当局解除前往西柏林的限制,不久,柏林墙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  )

A.是沙博夫斯基的失误所致            B.是北约东扩的结果

C.标志冷战对峙局面结束              D.加速了德国统一进程

 

查看答案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尽管欧盟国家致力于外交协调和趋同,并取得了进展,但将外交和防务权力上交给设在布鲁塞尔的超国家机构的想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材料意在说明欧盟(  )

A.政治一体化的发展面临曲折           B.仍惟美国的马首是瞻

C.外交和防务权力根本无法一致         D.无法影响世界新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