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郑永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三 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

——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你对义、利的认识。

 

(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2分)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2分) (2)差异: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2分) 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2分)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中心工作。(4分) (3)认识:任何阶段的任何个人、阶级、国家都有自身的义、利,但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或义、利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答出一点即可,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是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其思想成果是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本题材料提到,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的差异是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至于原因,需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中心工作。 (3)本题要求阐述对义、利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可归纳:任何阶段的任何个人、阶级、国家都有自身的义、利,但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或义、利具有时代性、阶级性。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 【名师点睛】本题以义利观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他的民族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所以要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反映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所以要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所以要进行社会革命,三民主义是政治纲领,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手段,是措施。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三个世界的划分"、"继续革命理论"等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表1:《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895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1911

471,503,943

377,338,166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三)阐释事物

满分5 manfen5.com

(1)从上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3)试从上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查看答案

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为世界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由野蛮而进文明之革命,除奴隶而为主人之革命。……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

——邹容《革命军》(1903年)

(1)阅读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3)阅读材料三,列举邹容倡导革命的目的。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

 

查看答案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查看答案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点是(  )

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冲破了“个人崇拜”           D.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查看答案

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