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历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清前期修订的《大清律》一直沿用到近代。该律法的特点是以官僚机构组织法和刑法为核心。其内容包括行刑、户律(田宅、婚姻等)、兵律(军政、邮驿等)、刑律(人命、盗贼、斗殴等)、工律(河防等)。在施行中,由地方行政机构行使判决权。1905年起,沈家本等人修订、编纂了《大清民律草案》、《大清商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和《刑事诉讼律草案》等。新刑律采用西方近代刑法典的体例,取消了适用刑罚上的等级制度。民国初年,伍廷芳提出“视一国之文明与否,需视其司法能独立与否,并其执法廉明与否。”他草拟的“宪纲大旨”包括保护基本人权等内容。在实践中,他坚决反对上海当局不通过法律程序随意捕捉人犯的行径,并推动中国第一次实行陪审团参与审判。他致力于普及现代法律观念,塑造司法新形象,并希望收回外国人在华的法律特权。

材料三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自清末立宪。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3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比较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两者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从清前期到民国初年中国法律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原因。

 

(1)异:①韩非子主张用法律惩罚人民;(2分)②亚里士多德主张用法律限制执政者。(或:韩非子认为法律是专制的工具,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2分)同:①二者都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②其理论体系均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3分) (2)(参考答案示例)示例1: 清前期,我国法律制度重视刑法和行政法,司法不独立,人们在法律面前不平等,是维护专制统治秩序的工具。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命沈家本等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表明清政府已认识到民商法和司法程序的重要性;废除刑罚上的等级制度,开始接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伍廷芳等人主张司法独立和保障人权,重视法律程序,主张收回治外法权,反映了一个新兴的共和国想在世人面前树立一个文明、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形象的迫切愿望。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法律最初带有专制统治工具的色彩;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在我国传播的逐渐深入,我国法律逐步接受了西方法律文化中的人人平等、司法独立、重视司法程序等观念。 示例2: 我国法律制度的变化,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清前期,我国法律制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无法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意识到西方的强大不仅在于其先进的技术,更在于其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清政府意识到再也不能维持原有的专制制度,开始实施新政,迈出了全面向西方学习的步伐,从法律内容、司法程序、法治意识等方面向西方学习。辛亥革命后成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对内欲树立文明的形象,对外欲树立独立的形象,因此一些进步人士主张司法独立、保障人权和收回治外法权。 总体来讲,我国法律制度的变化,是在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文明与富强,一些进步人士主动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示例3: 我国法律制度的变化,反映出西方法律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从法律内容上看,清前期以刑法和行政法为核心,清末新政编撰了民商法,民国初年的一些进步人士主张保障人权。从法律程序上看,清前期不重视法律程序,清末新政编撰了民事和刑事诉讼法,民国初年的一些进步人士也强调法律程序的重要性。从法律地位来看,清朝司法附属于行政权力,民国初年的一些进步人士则将司法独立视为文明的标志。从法律意识来看,清前期同罪不同罚,人们在法律面前不平等,清末新政则废除了刑法上的等级制度。 总体来说,近代以来,我国法律制度经历了由传统的中华法律体系向近代西方法律体系转变的历程;由于传统习惯等因素的限制,近代中国法治进程发展曲折、缓慢。 (3)①政治上: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②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或“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分)③思想上:民主思想启蒙程度低(或“民智未开”);专制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现代法治观念淡薄。(任意一点即可,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两者观点的异同是,异:①韩非子主张用法律惩罚人民;②亚里士多德主张用法律限制执政者。同:①二者都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②其理论体系均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 (2)本题材料提到,清前期修订的《大清律》一直沿用到近代。该律法的特点是以官僚机构组织法和刑法为核心。1905年起,沈家本等人修订、编纂了《大清民律草案》、《大清商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和《刑事诉讼律草案》等。新刑律采用西方近代刑法典的体例,取消了适用刑罚上的等级制度。民国初年,伍廷芳草拟的“宪纲大旨”包括保护基本人权等内容。他致力于普及现代法律观念,塑造司法新形象,并希望收回外国人在华的法律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前期到民国初年中国法律的变化历程是我国法律最初带有专制统治工具的色彩;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在我国传播的逐渐深入,我国法律逐步接受了西方法律文化中的人人平等、司法独立、重视司法程序等观念。学生需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可以从多种角度解答。 (3)本题材料提到,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学生需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原因有①政治上: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②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或“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分)③思想上:民主思想启蒙程度低(或“民智未开”);专制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现代法治观念淡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韩非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亚里士多德;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背景 结果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法制建设与宪政历程相关知识,对学生取信息、总结和归纳、解释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例如,韩非子和大明律是封建社会法制,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人民没有政治权利;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建设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要求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群众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近代中国建设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集中表现为中国宪政的命运,道路曲折,究其原因应该回归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查看答案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

A.传统的东方贸易退居次要位置           B.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

C.意大利工商业行会竞争意识不足         D.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  私犯中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A. 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 保障下层平民的权益

C. 严厉惩处夜间行窃者           D. 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查看答案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C. 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 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72—1988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年份

中国的出口

中国的进口

1972

32

60

1975

156

304

1980

1059

3755

1985

3865

3856

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

B.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

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