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

《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的用意是

A.消除地方割据对朝廷的威胁                B.改革官制

C.调节皇权与相权冲突的问题                D.强化皇权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可知明太祖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皇帝不能亲自处理政事,大臣专权自恣导致,所以明太祖的用意在于限制权臣权力,将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选D项。ABC项不符合明太祖的用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制的“宗”本意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查看答案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白求恩坦然放下故国的一切,来到中国。而他回到加拿大,却是在去世33年后.1972

年,白求恩的“踪影”才逐渐出现在他的故乡.上世纪70年代,冷战格局发生重大变化。1970年,特鲁多领导的加拿大政府早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乖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年,加拿大政府追认白求恩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加拿大英雄”.至此,加拿大政府不再因白求恩的共产党员身份而回避。但他们对白求恩的理解,却非中国人所熟知、毛泽东所言的“真正共产主义者”,而是一位“胸外科及战地医生、发明家、社会化医疗制度的倡导者、艺术家、人道主义者。生于格雷文赫斯特,白求恩大夫以他在医疗和追求人类幸福事业中所作出的努力在加拿大、西班牙和中国赢得了公认。”

—一朱绍杰《一个你所未知的白求恩》

材料二  白求恩在延安时代的中国之所以推为伟大,不仅因为他的革命热情,还在于他的科学威力,他留给中国人民的影响不仅在于他博大的心灵,还在于他精严的双手.今天,当中国踏上现代化征途之际,白求恩精神将永远昭示于后来者.在我们时代的历史流光中,白求恩的形象今天显得格外辉煌夺目.他的生平,他的工作,无不说明一个真理:只有那些身心一致要将革命与科学真正熔于一炉的人,才能赢得民心,才能使人民得以既迅速而又稳妥地向他们的解放事业前进。

——林达光《白求恩和今天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加拿大人对白求恩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一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

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P.R.帕尔默、乔尔·科尔顿、劳埃德·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

(2)结合所学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和平思想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思想界都出现反封建思潮。

中国思想家黄宗羲(1610-1695)认为:最初“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为君主,使天下受其利而释其害:后世君主“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为天下之大害”。进而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非决于学校”。

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认为: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府,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生命、财产及人身自由)。国王及其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在政府与人民的争执中,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

——摘编自张永忠《比较黄宗羲与洛克的政治哲学》等

(1)根据材料,指出黄宗羲和洛克关于君主问题研究的共同视角,并提炼两人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黄宗羲和洛克的政治主张出现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