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断,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分别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3)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材料二、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

 

(1)表现:“突破性创新”指科举制度的创立(2分);“渐进式创新”指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确立。(2分)影响:科举制度把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统治根基,有利于巩固统治(2分);它标志着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也是官僚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的表现。 (2分) 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2分)。两者均为以后历朝所沿用。(1分) (2)变化: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分掌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3分);二府三司互不统属,进一步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分) (3)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3分) ;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3分) (此问回答史实共4分,说明共2分) (4)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3分)(回答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所说的的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如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如实行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考查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的知识从推动选官制度进步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两个角度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必须依靠材料归纳,第一小问由材料中“三公不常置”、“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庶务。”等关键信息归纳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皇权不断强化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从而使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材料二可以分析出宋代中枢、枢密院和三司分掌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军、政、财三权分立,互不统属;进一步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明清之际丞相被废除,皇权不断强化。然后从相权和皇权的变化趋势这个角度综合概括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废除丞相和军机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方网记载,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查看答案

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查看答案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