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中叶,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的联邦制是如何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

 

(1)变化: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2分); 王权实际上主要表现为行政权。(2分) 架空: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名义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2分) (2)制衡: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纵向分权(3分);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3分);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3分)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逐渐处于统而不治(2分); 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2分)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但光荣革命毕竟是新旧贵族和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2分)德国是通过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2分) (4)主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任意回答一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可以看出国王受到《权利法案》和议会的约束;18世纪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于是国王被架空了。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可见,其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从1787年宪法的内容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在英国“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在德国“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可见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途径方面来分析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不同国家近代民主制度的确立。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政治传统的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各国政治文明呈现出多样性。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美德的代议制·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断,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分别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3)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材料二、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

 

查看答案

南方网记载,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查看答案

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查看答案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