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料记载:“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

史料记载:“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据此判断,该辅臣的身份是(

A.御史大夫             B.刺史

C. 同平章事             D.内阁首辅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说明的是皇帝不放心权力,事事亲为,这位大臣只是负责提意见,传达意见。结合具体知识,我们知道这是明朝的内阁官员的职责,皇权至上。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规定“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这一规定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监督约束官员的行为

 

查看答案

郑国始祖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弟弟, 他于公元前806年被封于郑。据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郑桓公的身份是诸侯             B.郑桓公相对于周宣王是小宗

C.郑桓公与周天子不同姓           D.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嫡长子

 

查看答案

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公元前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片表现出的差异有哪些?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欧洲旧思想

  中国旧思想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2)通过比较丙与甲乙区别,概括丙的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

 

查看答案

教育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

材料二  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有条不紊地铺开,这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工业现代化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和技艺的工人和职员,这方面需要教育的支持,而教育的兴旺有赖于国家的支持和协调,因此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直接参与政权,英国政府一反以往由教会和慈善团体办教育的态度,转而从1833年起自主着手兴办教育。

(2)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兴办教育的主体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原因简要评价这次高等教育院系调整的影响。

 

查看答案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欧洲中世纪的Romance,“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在东方文艺中也一直有着重大影响,下列东西方文艺创作中具有“罗曼蒂克”风格的是

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②屈原的《离骚》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④雪莱的《西风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