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难题”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

 

(1)①由混乱到统一;②货币逐渐与重量脱钩;③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④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任答三点得6分) (2)原因:①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②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③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回答两点即得4分,中西两方面各得2分。) 影响:经济:①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③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文化:④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⑤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化繁荣。 (回答3点,并兼顾经济、文化即得6分,如果回答“英国为扭转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和发动侵略战争”也可酌情给分。) (3)破题:20世纪70年代,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分) 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美国对外扩展,军费开支大增。(5分。每个要点2分,回答三个要点得5分) 影响: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只要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贸易的作用上分析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秦朝统一货币”可以得出:由混乱到统一;秦朝统一各国的货币,到唐朝“开元通宝”都采用金属货币,宋代出现了“纸币”可以得出: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货币逐渐与重量脱钩;根据材料一“明初银锭”,并在明清普遍使用得出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600年,(中欧)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得出17世纪欧洲与中国贸易往来,”,“低处种植桑树”联系所学得出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根据材料二“1600年,(中欧)”“白银”“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得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第二小问影响,问题中角度鲜明,针对经济与文化,另一方面要涉及积极与消极,(经济方面:根据材料中“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养蚕缫丝”可以得出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白银流入,货币增多,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得出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文化:根据所学得出结论。 (3)第一小问破解,根据材料“特里芬难题”问题:双挂钩货币政策,给美元带来积极因素的同时,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的矛盾,得出: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第二小问背景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和背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货币的演变;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

A.继续大力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注重发展商品货币市场关系

 

查看答案

“(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查看答案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查看答案

周作人在《关于卢奇安》中认为,“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

B.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C.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D.演说术的兴盛使希腊法庭与议会迷失了正义

 

查看答案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然而在1992年,广东人仍然担心来自北京的黄灯和红灯,他们亟想看到绿灯信号。1992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是(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