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1909年,除新疆外,全国21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一摘编自侯宜杰著《20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咨议局的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咨议局在近代民主宪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职能:陈述民情民意;参政议政;监督政府施政。 (2)作用:提出了利国利民的议案,一定程度限制了地方行政官员的权力;咨议局的议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但咨议局职权受到督抚制约,缺乏政治经验,运行时间短,收效甚微。(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问主要职能,据材料“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可知咨议局陈述民情民意,据材料“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可知咨议局提出议案,据材料“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可知咨议局监督政府施政。 (2)本小问作用,据材料“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和“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可知咨议局提出了利国利民的议案,一定程度限制了地方行政官员的权力,据材料“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可知咨议局的议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据材料“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和“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可知咨议局职权受到督抚制约,缺乏政治经验,运行时间短,收效甚微。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民主宪政发展•咨议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博士的任务主要为掌教弟子,当国有疑事时亦要掌承问对。博士为在职现任官员,俸秩比六百石,博士有固定员额,西汉和东汉初俱设博士十四人。……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在教学上,规定博士要以家法上课,每经按不同家法各有专任博士一名。发展到东汉,以上要求又小有灵活。如光武帝时曾增设《左氏》学博士四人,……此外,东汉还设有庆氏《礼》和伏氏《尚书》博士。授课虽讲求家法,然亦有兼说者。如光武帝时张玄,本为《颜氏》博士,他授课时又兼说严氏、(宣)冥氏《春秋》。为了验证博士的学识、考究博士的论辩机智,还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光武帝刘秀即曾“会诸博士论难于前”;章帝大会诸儒于汉宫白虎观,以问难形式考详诸经同异,最后由皇帝裁决,连月乃罢。

——摘编自《洛阳太学》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汉博士选任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两汉严格博士选任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家骅与陶行知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会考制度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难题”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

 

查看答案

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

A.继续大力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注重发展商品货币市场关系

 

查看答案

“(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