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以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例,说明“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
(3)据材料三说明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的笑脸是幸福感的重要体现。下面是美国人民在三个时间段的面部变化特征
时间 | 20世纪20年代 | 1929-1933年 | 1933-1939年 |
面部特征 | (狂妄—理性的丧失) | (绝望—末日的到来) | (期望—新生的曙光) |
成因 | ①(2分) | ②(1分) | ③(2分)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空格。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社会阶层流动的因素。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表述最准确的是
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B.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
D.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对此战略理解正确的是
①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②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③有利于提升区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④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和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华尔街日报》2011年8月的一篇文章指出,英国有25万人要等待18个星期以上才能得到治疗,而过去十年全国医疗系统的支出翻了一倍;截至2011年6月,欧元区25岁以下人群的失业率为20.3%;近一半的欧洲人,因年幼或年老的缘故而被归为“依赖”型……下列评论,与材料意思一致的是
A.人民的生老病死都交给政府
B.欧洲非常富有,可以让公民用不着工作
C.必须改革老式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
D.向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福利保障理念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