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B.“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符合所学,故选B。A错在“魏晋”,C错在“封闭和保守”,D错在“学而优则仕”,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A.制度创新          B.武力掠夺        C.和平崛起         D.民主强国

 

查看答案

习总书记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中古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都察御史       B.御史大夫        C.刺史           D.提刑按察使司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学者曾这样评价康有为:“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常被人批为软弱,但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冥顽不化的知识分子占绝大多数,在这样保守的社会环境下,为改革披上一件孔子的外衣,是使改革易于被人接受的捷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的学术观点是否完全成立,可以讨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敢于向人们普遍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理论挑战,蔑视传统,惊世骇俗,有利于把人们从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具有积极意义。”

    材料二

事件

经济政策

向资产阶级投降,是对共产主义信条的一种背叛,并且对经济起着长期的负面效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学者是用怎样的原则评价康有为的?

(2)按照材料一的原则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 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 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从8月19日出现全国性抢购狂潮。……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摘编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满分5 manfen5.com

———据《巨变1978—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决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方面比较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和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以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例,说明“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

(3)据材料三说明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