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须从根本上求生死,莫向支流辨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

“须从根本上求生死,莫向支流辨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莫向支流辩浊清”“竞搜物理外人情”说明求理不在向外,而是内心反省,属于王阳明心学特点,故C项正确;A是董仲舒思想;B是朱熹思想;D属于明清时期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心学 【名师点睛】心学特点 主张 代表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南宋)陆九渊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将人心与心外无物联系起来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明朝)王阳明 宣扬“反省内心”“心外无理” 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①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②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  )

A. 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

B.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

C.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

D.“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

 

查看答案

唐太宗推崇道教,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主要反映了

A.儒教地位受异教的冲击                      B.道教地位超过佛教

C.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趋势                      D.佛教地位较为稳固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观点体现了

A.仁政思想              B.民本思想

C.性本善思想            D.致良知思想

 

查看答案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土地私有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产生               D.推动了秦国封建化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