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解放以来,对左宗棠的评价有过很大变化。他是个重要的历史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解放以来,对左宗棠的评价有过很大变化。他是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也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有功有过。他的功劳很大,收复新疆,保卫国家的神圣领土,反对外来佼略,对国家和民族有重大贡献。当然,左宗常也做过错事、坏事,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和回民起义,屠杀了革命人民。千秋功罪,要加以比较的话,应该是功大于过。20世纪5O年代和60年代,历史学界对左宗常的评价是完全否定或者基本否定的,只说他是镇压革命的刽子手、卖国的洋务派,对收复新疆一笔带过,评价甚低。现在看来,对左宗棠完全否定或基本否定是不正确的,这个问题大体上已经澄清。现在,叶左宗常肯定的程度可能有分歧,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看法可能有分歧,但不会有人再对他全盘否定或基本否定了,这是历史研究的进步。

摘编自戴逸《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一生的主要历史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否定左宗棠的原因,说明自己对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的认识。

 

(1)镇压农民运动,稳固清朝政权;开展洋务运动,发展近代工业;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6分) (2)原因:左宗棠本人的复杂性;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左”的思想的支配等。(任答2点即可,4分) 认识:辩证评价,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多角度评价;坚持全面、客观、公正原则等(任答3点即可,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近代历史人物左宗棠,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创办洋务企业、收复新疆等历史活动材料中有所说明,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回答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简评”,这是考生极易失分的重心所在。 (2)本题主要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原因”可从左宗棠本身的复杂性、时代特征等方面思考作答;“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可采用辩证评价、多角度评价、客观评价、公正评价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解答。 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左宗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随着冷战的结束…… 一个新的“一超主导,多强制衡”的世界战略格局已渐趋清晰。这就使大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空间大为拓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联合国缔造者们当初的构想,为联合国维和行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和机遇。随着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国家数量

的增多,联合国在处理地区安全问题上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摘编自徐纬地《摇摆与仿徨中的探索——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材料二   在维持和平行动诞生之初,冷战对手常常使联合国安理会陷于瘫痪,维持和平的目标主要局限于在实地维持停火和稳定局势,以便能够在政治层面作出努力,以和平手段解决冲突。冷战结束后,维和行动在对象上开始从处理国家间冲突扩展到某些主权国家内部的矛盾。随着地区冲突复杂性的增加……涉及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帮助扫雷和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传统的维和行动是一项临时性措施,大多是在冲突发生之后才开始部署。当前的维和行动宗旨已日益由单纯预防武装冲突向注重解决引发冲突的根源问题转变。

——摘编自《试论当今联合国维和行动发展现状与展望》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面临的发展机遇。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冷战前后维和行动的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中国的联省自治运动源于清末“预备立宪”。中华民国建立后,联省自治运动生机勃发,终于在.1920一1926年间形成声势浩大的联省自治运动。

1920年11月17日北京政府宣布筹备地方自治。1921年6月颁布《县自治施行细则》《县议会议员选举规则》等。

1920年《时事新报》《改造》《太平洋》《东方杂志》等充斥着关于联邦制的文章,并开设了“联邦问题研究”等专号。

1920年冬起,北京建立了由13省市区代表组成的“各省区自治联合会”和由14省代表组成的“自治运动同志会”。

1921年和1922年,是联省自治运动的全盛时代。……各省宪都强调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这说明各省制宪自治绝不是分裂,而是大中华的组成部分。

1926年始,随着北伐势力席卷中南各省,各省宪法和省议会零落殆尽。

——摘编自王铁群《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联省自治运动兴起的条件。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联省自治运动。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朱元璋即位后,“惩元季吏治纵弛”,决心创立一个清正廉洁的朝廷。为此,他详定了官员考课办法,凡内外官员,根据他们的品秩……由吏部“综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陟黜之”。……朱元璋还用严刑峻法来整顿吏治。他常说:“纪纲法度,为治之本。”……对官吏的贪污,处罚特别重……如果来坐官家的船,携带私物超过三十斤的,每十斤笞十杖,每二十斤罪加一等,最重杖七十。……朱元璋整顿吏治收到一定的效果,据《 明史· 循吏传》记载,“一时守令畏法”, “吏治焕然丕变矣”… 朱元璋用重刑惩治贪官,虽对吏治清廉有一定作用,但又不免陷于滥杀……从根本上还是出于对明朝长治久安的考虑。

—— 摘编自自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吏治改革的原因和措施。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朱元璋吏治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英国发生大变动以后,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二阶段是在1789年法国革命之前的一个世纪中出现的所谓的启蒙这动。……因而,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木特点是有了“进步”这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观念。由于启蒙运动,人们开始普遍认为,人类的状况会稳步地改善,因此,每一代的境况都将比前一代好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作者的观点,论述启蒙时代的思想特征和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到了19世纪就到了一个特殊时期。在此以前,华族虽己与外族有了关系,但是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较低的民族。纵使他们入主中原,他们不过利用华族一时的内乱而把政权暂时夺过去。到了19世纪,这个局势就大不同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到东亚来的英、美、法诸国绝非凶奴、鲜卑、蒙古、倭寇可比。原来人类的发展可分两个世界,一个是东方的亚洲,一个是西方的欧美。两个虽然在19世纪以前曾有过关系,但是那种关系是时有时无的,而且是可有可无的。在东方这个世界里,中国是倾袖,是老大哥,我们以大哥自居,他国连日本在内,也承认我们的优越地位。到了19世纪,来和我们打交道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西方世界。

——摘编自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称被他们征服的地区为一个帝国,却因为民族自决权观念的出现而告终结,自1776年以来它一直激励着民族主义领袖,并与建立帝国的主张相抗衡。曾任英国首相的格拉斯顿痛斥英国的萌友土耳其对殖民地的屠杀行为… … 在殖民地的传教士相信他们所传播的教义,即人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电报的发明使得从殖民地来的消息在几小时内就能出现在伦敦的报纸上,这有助于他们约束帝国传统的尝试。当戴尔将军在阿姆利则屠杀了许多印度人,其行动引发的辩论——在几年内导致各帝国放弃了只能使其生存的唯一方法。最强大的国家的领导人冕强公开承认应对屠杀事件负责,他幻表现出的这种道德上的敏感,终于使帝国走上了末路。

——摘编自(英)布赖恩· 拉平《帝国斜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华民族到了一个特殊时期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帝国走上未路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你对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