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类型。

图景类型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特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

根据材料,任选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两种典型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典型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 观点1:我认同大停滞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和欧洲世界经济总量占比下降,实力衰退,将重心转向国内,转而推行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区数量减少,不利于全球化发展;美欧从国际事务中抽身,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难以形成新的稳定体系,危机与冲突加剧;疾病、贫富差距、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缺乏合作机制,难以解决。(4分) 结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停转,陷入大停滞的世界,将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观点2:我认同大分化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凭借科技、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优势,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随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大与非欧元区的差距;发达国家借着全球化进行新一轮的资本扩张,南北差距加大;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印度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亚洲国际地位上升,冲击传统国际格局;(4分) 结论:不同经济体间及同一经济体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引发更多的动荡与裂变,政治与社会紧张加剧。 答案示例二: 观点3:我认同非国家化的世界。(2分) 理由:随着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亚太经合组织等非国家化的合作组织地位不断上升;跨国公司、智库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范围更具活力,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非国家行为体与 国家政府之间通过网络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全球精英份子和中产阶级的团结合作,增强这些群体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权力。(4分) 结论:善于利用软实力来提升自身地位的国家、地区、非政府组织繁荣起来,造成新一轮的不均衡的发展。 观点4:我认同大融合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经济实力有所下降,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美国难以实现霸主地位,需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在世贸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国合作深化、多边机制的加强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冲突及挑战;(4分) 结论:加强国际间良性合作的全球化,有助于各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与发展。 答案示例三: 观点5:修改大停滞的世界:美国和欧洲将重点转向国内,但不会放弃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全球化也不可能停转。(2分) 理由:美国和欧洲虽然经济总量世界占比下降,但是在经济多极化的背景下,其主体地位是难以被某一国家或地区所取代的;国家利益至上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美国和欧洲不会轻易放弃其全球领导地位;经济危机及二战后,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共识,难以形成全方位的冲突及对抗;(4分) 结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两大发展趋势下,地区与国家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观点6:新类型:未来世界发展更有可能包含四种类型中的不同元素,形成一个复杂多元的图景。 理由:以上观点1—4任选2—3个知识点。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非常灵活、开放性、能力立意高的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意,要求在四个类型中选两个。可以是一二,也可以是三四,或者是一二之一加三四之一的组合并加以修改、补充、否定或创新。无论选择何种观点,都必须有史实加以支撑,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戎狄“妄侵”华夏,夷夏之别更为严格。当时民族矛盾尖锐、各诸候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等思想。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如有不贡、不王,则先“修名”、“修德”,即要名尊卑,动之以“德”;若再不贡不王,则将“修刑”,动用“刑罚之辟”、“攻伐之兵”了。战国时,儒家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孟子等人,鉴于当时夷狄多融入华夏的现实,对四夷的看法又进了一步。他们更多地消除了对夷狄的鄙视,不再视之为未开化。他们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摘编自周伟洲《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

材料二  雍正皇帝历数了明代的“失德”诸端,认为明清易代是清朝顺天应人和体道崇德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入主中原,都是符合“中华”价值标准的正当举措。清朝并没有自视为“夷狄”,而是“中华”,并且是理直气壮的“中华”。雍正皇帝的这种自信,理论上来自儒家哲学,而事实上则根源于“中外一统”、“华夷一家”的巨大版图。鸦片战争以来的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执政能力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当清朝即将覆亡之时,满族统治者在《逊位诏书》提出“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一逻辑严谨、内涵明确的“大中华”、“大中国”的概念。清王室将一个偌大的帝国疆域和平转让与中华民国,从而为现代中国的构建,为这个未来中国的领土疆域之完整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以后的政权,凡涉及中外疆域纷争问题时,莫不以清朝的“完全领土”为法理依据。

——摘编自韩东育清朝对“非汉世界”的“大中华”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孟的民族观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满清统治者清初和清末的民族观。

 

查看答案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

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

B.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

C.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

D.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评论苏联某五年计划时,称它是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 实施这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烈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查看答案

下表是英国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单位:千吨)

年份

铁路钢铁

机器

1845-1849

1291

4.9

1850-1854

2846

8.6

1856-1860

2333

17.7

1861-1865

2067

22.7

1866-1870

3809

24.9

1870-1875

4040

44.1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持续增长

B.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

C.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D.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殖民地半殖民地

 

查看答案

公元前六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公元前399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这表明雅典

A.民主政治更加理性        B.民主政治已被破坏

C.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D.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