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鉴于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刘铭传建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鉴于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刘铭传建议立台湾为行省,得旨允准。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他在台六年,励精图治,功勋卓著。刘铭传初到台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贼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而大户籍着治安之名趁机敛财招幕壮丁,“杭官吏,赋税不以时至”。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后又丈量田亩,视地亩肥痔仃立课赋标准,又创茶盐、金、煤、樟脑之税,台湾府库“始岁入九十万,后至三百万”,结束了仰赖福建财政支援的历史。刘铭传“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由卜政”,在台“碎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他还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等,“合防益目”。

——摘编自王树坍《刘铭传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对台湾发展的作用。

 

(1)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招抚土著人民;丈量田亩,订立赋税标准,创茶盐等税;筑铁路、开办近代通讯事业;筑炮台、购火器等,加强防卫力量。 (2)加强了中央对台湾控制,提高了台湾的行政地位;改善了台湾地方治安与交通,有利于台湾的开发与发展,推进了台湾的近代化历程;提高了台湾的军事防御能力。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刘铭传治理台湾,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1)本题考查的是刘铭传治理台湾的措施,学生从材料中“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 丈量田亩,视地亩肥痔仃立课赋标准,又创茶盐、金、煤、樟脑之税”“ 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由卜政”“ 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等”等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刘铭传治理台湾的作用,学生通过其措施答出对地方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对台湾自身经济和军事建设的作用等方面即可。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民主德国约有260万人流入联郑德国,其中大多是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有一种说法指出,西德政府特别是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东德公民的逃亡潮会促发东德境内发生骚乱,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格局,苏联集团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柏林墙符合美苏双方战略需要,却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统一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1989年出现的大量民主德国居民出走联邦德国,从而动摇了民主德国的根基。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请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然,我们应当给予帮助,但只能是一些辅助工,我们自己也很缺少熟练工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外部份界完全隔离开来,东德的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赛中将遭到失败。

——摘编自《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林墙事件的影响。

 

查看答案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天下为客,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霭群瓷裂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被托者之大盗乡愿,而责所托之孔,又乌能知孔哉?方孔之初立教也,黜古学,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亦汲汲然动矣。

——谭嗣同《仁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黄宗羲与谭嗣同各自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谭嗣同思想主张的异同。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中国军费开支剧增,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中国108所高等院校中,91所遭日军轰炸,25所院校被迫停办。“抗战是长期的,各种人才都不可缺少,而战后的建国事业,更需要大量人才,因此教育不能中断,是中国可以薪火相传的根本”,这是当时中国政府的基本判断。政府有计划地将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和37所高校转往大后方。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在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国民政府也重视大学的科学研究。1938年到1944年,经济部共获准专利423项,是从民国初年到战前专利总数的182%。时任驻华参赞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认为:“这七年间的科学进步与贡献,比起过去30年来,在质在量皆有增无减。”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还选拔了巧66名的自费或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和欧洲各国,其中包括“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黄纬禄等8人,超过了“两弹一星”元勋总数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侯杨方《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李约瑟的观点。

 

查看答案

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是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任选表格中的一个时期,结合其中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史识”推论。

 

查看答案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全球性间题过程中就生存和发展作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回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伦理之生态价值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美月西部的生态变化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尽管如此,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农业灾害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绎济凋敞,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己经深陷困境。

——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

材料三 智能文明与生态文明

在信息朴学技术以及其他新科执革命的推动下,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其累积效应的基础上,将形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智能文明。智能文明不仅会开辞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而且也会开辟出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张云飞(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表格中的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美国政府的主要举措。

(3)关于智能文明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