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就“是否应在学校设置科学课程”展开了争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就“是否应在学校设置科学课程”展开了争论,有人赞成削减古典学科(宗教,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科),设置科学课程;有人反对削减古典学科,设置科学课程。

请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对其中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对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和充分。)

 

示例:(观点部分):对于这场跨世纪的争论,本人认为设置自然科学课程是必要的。 (论证部分):综观整个世界近代历史,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机器生产的普及和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工厂日益增多,需要培养大量合格的技术工人,时代呼唤学校教育开展课程改革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且,新的科学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为学校教育内容的扩充和改革创造了重要前提。(6+2分) (结论部分):综上所述,教育要为政治变革和经济建设服务,十九世纪英国学校设教育置自然科学课程,是势所必然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提取材料观点。根据材料“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可提取两种观点;其次,展开论证。可以从工业革命、科技发展、时代要求、继承弘扬传统、关注人性、保持民族性等角度加以论证;最后,对所赞成观点加以简要总结。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樊树志《晚明史》

材料二:时文被大批地印刷和流传是在明代的成化年间以后。成化之前,世间无刻本时文。杭州通判沈澄刊印了一册《京华日钞》(时文选集),获得了重利。从此以后形成风气,甚至达到了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的地步。……顾炎武曾说过:“至一科房稿之刻,有数百部皆出于苏、杭,而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出现类似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些学者把明清江南经济与英国经济进行比较,力图找到明清以后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欧的原因。

黄宗智提出了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江南的农户家庭虽然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获得了较高总收入,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盈却是下降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导致社会虽然有“增长”但是却没有发展,也就是出现“无发展的增长”。他把江南经济运行的这一方式称为“内卷化”或“过密化”。黄宗智认为,真正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出现了“内卷化”,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典型代表。

彭慕兰的核心观点是: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基本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此后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这种背离(即西方走向了近代化而中国却没有)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彭慕兰把这个东西方分道扬镳的过程称之为“大分流”。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出版时文反映哪些现象?

(3)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因为哪些因素从而没有走向近代化。

 

查看答案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C.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缺乏产生的经济基础         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C.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查看答案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查看答案

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