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 )
A.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大众文化审美有古今差异
《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
A.大卫——《马拉之死》
B.梵高——《向日葵》
C.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D.毕加索——《格尔尼卡》
欧•亨利(1862—1910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称为“欧•亨利笔法”。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张晓曦是个女孩,她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在她读完小学后就让其辍学回家务农。张晓曦渴望读书学习,她最后将父亲告上法庭,并最终胜诉,其父被迫同意让她继续上学。法官的判决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教师法》 B.《宪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发展纲要》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时间 | 1977年 | 1979年 | 1984年 | 1988年 | 2008年 | 2011年 |
录取率% | 4.8 | 6.1 | 28.7 | 24.6 | 57 | 72.3 |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录取率与经济发展完全一致
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 )
A.“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B.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C.20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
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