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A.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B.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C.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凡其才力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乾德三年(965年),又“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晓勇者,藉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网”。宋太祖这样做是为了
A.加强国家边防力量 B.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C.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D.集中中央军事权力
“宋元以后,由于六部决策权和发令权发展,宰相的权力开始和皇帝的权力重合。”材料现象说明了
A.宰相权力受到六部制约
B.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加强
C.六部开始成为决策机构
D.权力制约体制日益形成
史载:“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遍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轧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已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B.光绪年间近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C.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
D.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工业消失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1937年12月17日,蒋介石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中说:“敌如欲尽占我四千万方里之土地,宰割我四万万之人民,所需兵力,当为几何?敌之武力,终有穷时。”这表明蒋介石
A.仍然在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B.对中日国情已经有所认识
C.意在为南京沦陷寻找借口
D.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