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 )
A.雅典盛行人文主义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
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
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
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
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材料二 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
材料三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1)材料一、材料二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产生这种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盼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修改理由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豹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革命是如何实现“议会至上”的。
材料二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君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