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D.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清人彭蕴章作诗说军机处:“趋朝待露夜披衣,退值青山衔落晖。驿路军书催不断,挥毫人共暮鸦归”。这反映了军机处( )
A.工作繁重,行政效率较低
B.传达政令,参与国政决策
C.掌书谕旨,参赞军国机务
D.保密性强,军务政务兼管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以下是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评价,其中②④评价的角度是( )
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②中国近代化的先驱③移风易俗的倡导者④有世界影响的伟人。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B.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C.社会史观、全球史观
D. 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