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不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1)材料一反映了哪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社会问题?针对此问题北魏至唐前期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

 

(1)井田制。 (2)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或铁犁牛耕的发展)。 (3)土地兼并问题 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最终瓦解,未能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中“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涉及的是西周时期推行的井田制,井田制要求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井田制属于一种土地的国有制度。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在材料二中“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反应的是废井田,确立了土地的私有,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影响从两个角度分析,其一是积极角度推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其二 是在封建社会后期造成了土地的兼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在材料三中展现的是土地兼并的结果,它被誉为封建统治的一颗毒瘤。封建统治者也曾试图去解决,例如北魏的均田制,以及明朝的鱼鳞图册。但是其封建土地的私有制决定了其是不可根除的。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兼并 【名师点睛】中国的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在内陆建立的文明体系,不同于希腊,罗马等靠海的国家,所以,中国政治的经济基础便是农业。农业也将农民绑定到土地上,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因此历朝历代对土地问题都十分重视,尤其是土地兼并的问题。因此产生了诸如井田制、均田制、以及租庸调制等等土地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仍然繁荣发展,这是因为( 

A.商人对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

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

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从商易于致富

 

查看答案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的商业 

A.江南经济的繁荣   

B.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C.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

 

查看答案

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B. 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C. 是对外商品加以种种限制的政策

D. 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查看答案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B.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