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上海宝山县盛桥里“商业以棉花为大宗,旧时轧花多用小车,每日花衣多者十余斤,少者七八斤。近年用外国轧车,每车一日可轧花六七十斤,更有驾车轧花,事半功倍”。这说明了
A.棉织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 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棉花成为上海市场主要商品 D.洋货倾销受到了明显抑制
钱玄同1913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不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这说明
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发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
C.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 D.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
宣统皇帝即位后,醇亲王摄政,缅甸《天南新报》就此事刊出“摄政王兴,摄政王亡,清国兴亡两摄政”的联文征对,同盟会《美洲少年周报》刊出“驱胡者豪,驱胡者杰,汉家豪杰再驱胡”的对句。这表明
A.满清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B.革命派驱胡目的是恢复汉族政权
C.暴力革命成为大势所趋
D.革命派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
康有为说:“人道……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至共和;……盖自据乱进而升平,升平进为太平,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这体现了康有为
A.民主共和是终极目标 B.坚持进化论的历史观
C.借古讽今的宣传策略 D.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倭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已换,三国视事已了结。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
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
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
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
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