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法”与“德”的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教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

在“法”与“德”的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教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故非礼,是无法也”。材料表明这位思想家属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题眼是“先德后刑”“先教后杀”。在“法”与“德”的关系上,该思想家主张先“德”后“法”,故该思想家应属于儒家,选B项。法家主张先“法”后“德”,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一)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二)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三)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 孔子 韩非           B.墨子 孔子 老子

C.孔子 韩非 墨子           D.孔子 韩非 老子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的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的多样化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了诸多隐患

 

查看答案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载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  )

A.礼乐制度        B.以德治国

C.中庸人和        D.孝悌之义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