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名著《寂静的春天》问世于1962年,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

美国名著《寂静的春天》问世于1962年,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歌唱”、“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2015年入冬以来大范围的重度雾霾反复困扰中国,环境间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中国进行工业化弊大于利

C.唯有依靠科技人类才能克服环境污染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寂静的春天》描绘了生态破坏造成春天死寂的恐怖情景,使人类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由此可知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问题日益突显,所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寂静的春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 目的是要按厢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 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 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

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      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

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     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

 

查看答案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 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拿提在清国政府手中。 这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在《民族与文化》中说:“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 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 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作者强调进行社会变革应

A.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B.囿于传统,因循守旧

C.理性变革,尊重传统       D.全盘西化,破旧立新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democracy传入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有人觉得不妥, 便译作“民政,(注:“民政”在古代中国是“为民之政”之意,由司空、司徒等部门和官职负责),1903年,梁启超又改译作“民主”。中国人对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变说明了

A.对西方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      B.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

C.中国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观念     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 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迫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 下列各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