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学中源”说发端于明清...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学中源”说发端于明清之际。鸦片战争后,其在士大夫阶层中渐次流传开来.持有此说的士大夫认为,西方学术文化虽有可取之处,但穷究其根源都是来自中国。出使欧洲四国的薛福成在日记中依旧相信西学源于中国:“昔者宇宙尚无制作,中国圣人仰视俯察,而西人渐效之。今者西人因中国圣人之制作而踵事增华,中国又何尝不可因之?”……洋务运动初期,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论断。从那时起,“中体西用”思想的基本构架已经成型。

——摘编自季荣臣《论洋务派的“西学中源”文化观》

材料二:洋务后期,一批通过亲身经历或各种媒介手段而较为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状况的新型知识分子,逐步在洋务派中培育出来。以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钟天纬等人为代表的激进人士,在思想见解上已经开始明白办洋务的路数之不可恃,开始议论如何才能突破摹习西方器物技艺框架、谋求从根本上学习西方的救国新方案。在文化观上,他们口口声声维护着“中体”,实际上却把注意力投放到如何才能学习那个一向以为绝无可取之处的“西体”上去。

——丁伟志《“中体西用”论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嬗变》

(1)据材料一,概括“西学中源”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薛福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对“西学”关注点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1)内涵:西方先进的学术文化根源于中国。(3分) 影响:“西学中源”说可以减少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和压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推动了中国额近代化;但“西学中源”说反映了晚晴士人的民族文化自大心态,不利于思想界接受真正的西学。(6分) (2)变化:由关注西方的先进科技转向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 原因:西方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薛福成等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仅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局限性。(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西方学术文化虽有可取之处,但穷究其根源都是来自中国”中可以概括出“西学中源”的内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概括“西学中源”的内涵影响。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开始议论如何才能突破摹习西方器物技艺框架、谋求从根本上学习西方的救国新方案”中可以看出以薛福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对“西学”关注点的变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概括薛福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对“西学”关注点的变化原因。 考点: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改革时代”。这场进步主义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等方面,目的在于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重建社会价值体系和经济秩序。其动力来自南北战争后逐步兴起的进步主义思想以及这个时期波澜壮阔的民粹主义和工人运动。如果说民粹主义和工人运动是来自美国社会下层的话,那么进步主义思想和改革则是来自美国的上层,而且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这场进步运动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从政治上的争取妇女选举权、市政改革到经济领域的反托拉斯运动,从救济穷人和改善工人待遇的社会正义运动到自然资源保护,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步主义改革把关国的社会改革运动推向新的阶段。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等整理

上表反映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基本历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主要因素,并就其中某一个因素展开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  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一。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罗丹为雨果、巴尔扎克所做的雕像,几经易稿。在定稿中,雨果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而巴尔扎克披着及地的睡袍,一颗头颅硕大无比,身体则粗短臃肿,上阔下窄,显得比例失调一罗丹雕塑定稿的显著特点是

A.注重人的情感       B.捕捉瞬间印象

C.重视自我感受      D.强调理性思考

 

查看答案

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尔方政策逐渐成熟。导致这一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对外扩张的加剧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D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