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

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其计算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总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城市农村或两者截取任时段说明其变化趋势及原因

说明:要求史实清楚逻辑严密证合

 

评分标准: 一等 (12-10 分) : 趋势描述准确, 史实运用合理充分, 逻辑严密, 论证充分, 表述清楚。 二等(9-7 分) :趋势描述比较准确,史实运用比较合理充分,逻辑比较严密,论证比较充分,表述比较清楚。 三等(6-4 分) :趋势描述基本准确,史实运用基本合理,逻辑基本严密,论证、表述基 本清楚。 四等(3-0 分) :能够描述一种趋势,但未能运用史实予以论证,或论证存在史实错误, 逻辑混乱,表述不清。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性历史试题,学生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审题,选好解题的角度,本题可以描述城市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也可以描述农村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亦或是就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发展趋势做对比描述。答题模式上要首先摆明发展趋势,然后再截取任一时段结合所学从史实方面进行论证即可。 考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 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13 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 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

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 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郑学檬《简明国经济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产生影响异同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主义萌芽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捷克前总统哈维尔曾说:“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

东西却十分匮乏。……我们的前政权,以其狂妄自大和偏狭的意识形态,将人缩减成一种生产力和相当于一个生产工具。”在此,他抨击的是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化大生产

B.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C.政府掌控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1954 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等八国,签

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成立东南亚公约组织,“按照本区域情势随时的需要,进行关于军事策划的磋商”,“把柬埔寨、老挝、越南自由领土划入保护区域”。该组织旨在

A.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         B.成为亚洲版的“北约”

C.践行日内瓦会议精神         D.推进东南亚区域一体化

 

查看答案

图是1932 4 月美国某报刊登载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满分5 manfen5.com

A.赞扬罗斯福保护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主张

B.嘲讽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的理念

C.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的意图

 

查看答案

闵采尔(14891525)曾是路德的拥护者,在同矿工、农民密切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其

新的宗教观:强调信仰的源泉是“人内心的灵光”,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主张建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这种理想最终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其

A.摒弃宗教信仰导致社会危机       B.迥于路德而遭下层民众反对

C.观点激进而缺乏实施的条件        D.倡导“因信称义”而遭镇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