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曾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章开沅《离异与回归》

材料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 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据材料一,指出反映西欧“离异与回归”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的影响。

(2)依据材料,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

 

(1)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3分,任意3点3分) 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开展,确立并逐步发展、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特点: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中小企业为主;工业增长快。(答对3点即可)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放宽对华经济侵略。 (3)事件:三大改造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 (4)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 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事件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其影响可从思想、经 济、政治、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分析。 (2)“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根据材料中“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比较容易总结出来;分析原因的时候,首先要知道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经过分析可知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短暂春天时期,再结合所学回答原因,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 (3)根据材料信息,“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中的时间可以判断出,事件是三大改造运动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审题时一定注意是积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 (4)首先注意审题,中美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指的是如何弥补自己制度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根据材料中“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可知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影响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短暂春天的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罗斯福新政•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根据罗斯托著作《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中有关数据绘制的,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分布简表

地区

世界

资本主义工业国

美国

苏联

亚非拉地区

占世界工业生产比例

100%

76%

32%

19%

5%

A.亚非拉地区落后的根源在于其未发展工业

B.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未显示成效

C.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工业经济发展优势

D.资本主义工业国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

 

查看答案

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世界第二

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10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其不再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美国在国际上的战略行动失去了以往那

 

查看答案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指出:新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经济,而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B.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冲突的形式发生改变

C.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不同文化的国家更容易产生冲突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使文化发展更加多元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