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材料节选自《 中华...

【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材料节选自《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  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权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助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属之。

材料二以下材料节选自《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三年五月一日公布。

第十四条  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二十一条  大总统制定官制官归.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第三十条  立法以人民选举之议员,组织立法院行之。

第三十一条  立法院之职权如左:九、对于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以感议且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议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提起弹劾之诉讼于大理院。

第三十九条  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嚢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中华民国约法》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法律文件对中国社会发展各自产生的影响。

 

(1)由内阁制到总统制;总统的权力由小变大;议会的权力变小。(6分) (2)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巩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成果;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法治化进程。(5分) 中华民国约法:破坏了民主共和的政体;总统权力过大,为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创造了条件。(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仿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盖当时的参议院为抑制 袁世凯的野心,乃将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使袁世凯成 为虚位总统。根据材料“大总统为田之元首,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总揽统治权。大总 统任免文武职官”得出总统权力扩大;根据材料“立法以人民选举之议员,组织立法院 行之法院之职权如左;九、对于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以总议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 席议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提起弹劫之诉讼于大理院。得出:议会的权力变小。 (2)临时约法的影响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以积极方面为主,中华民国约法则是对临 时约法的破坏,为袁世凯个人服务的工具。 考点: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九世纪中叶前.清政府的财政基本上承袭了庸宋元明以降大一统的“王朝时政”架构。太平天国起事后.各省当局军费支出庞大.庚子以后,面对筹款的压力和各省时政紊乱的局面,传统开源节流的做法难以显效。……宣统元年开始.度支部督责各省清查时政.并在此基础上试办西式预算,自宣统三年上半年起,实行按国家收支分类编制法,“入款则以田赋、盐务等为纲,出款则以外交、民政、财政、军政等为纲。眉目厘然,渐合绳尺。”与此同时,特别预算制度、预备全制度等预算制度也已经建立起来。早期移往西式预算制度实践,均系解决时政困境的一种权宜之计。与欧洲诸国相比,这些“预算制度”尚停留在雏形阶段,这些新举措尚不能充分发挥理财新制的成效。

——摘编自刘增合《财与政:清季财政改制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晚清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财政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材料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

秦始皇比孔子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

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起,欧亚的滨海贸易就已经展开。……但在公元2 世纪前,中国与罗马没有直接的贸易关系.据《后汉书》记载,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不得自达”。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一直到罗马。这条商路3世纪初中断后.东西方贸易主要靠海路.4-5世纪,由于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侵扰和中国的割据和混战,东西方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影响55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丝绸有帝国官营。之后,东西方贸易又趋于繁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商品除了丝绸还有大量瓷器,大量黄金从西方向东方流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把西欧也卷入东西方贸易中来,地中海城市国家大发战争财,商品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而在东方,蒙古人建立的大帝国,保障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更加安全,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迫使欧洲开始寻求东方的新商路。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在19世纪大多数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是鸦片,这两种商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受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漩涡。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出口逐渐出现危机,尤其是印度、锡兰产的茶叶在英国市场上战胜了中国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锡兰茶叶生产模式的优越性所致;大种植园和机器加工的生产方式,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质量。

——摘编自黄敬斌《19世纪中西贸易的关键细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贸易的特点、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19世纪的中西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 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A.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

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

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