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制度的实行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②制度没有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③调整了国家和地主、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④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有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 )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则材料反映( )
A.汉代农业生产效率高 B.汉代农民税赋较轻
C.作者主张恢复井田制 D.作者不认同商鞅变法
《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这说明秦朝( )
A.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 B.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C.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 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