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利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华民国 B.三民主义
C.中国同盟会 D.《中华民国约法》
1912年3月南北议和并决定推选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了更好的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改变了原来临时政府组织法大纲的总统制,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由此可见,孙中山此时理想中的政治体制是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共和制
C.议会共和制 D.封建君主专制
庄秋水在《武昌下口:谣言下的革命》 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 BARBARIE) :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揭示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宣战上谕”,正式对各国宣战。6月26日刘坤一、张之洞同各国领事会商,订立《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这表明
A.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的代理人 B.列强在华的势力受到强有力的遏制
C.地方对中央的向心力大大加强 D.“东南互保”是中外势力勾结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