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反映梭伦( )
A.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B.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C.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D.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
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终将军施琅之世,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盖恶惠、潮之地素为海盗渊薮,而积习未忘也。琅殁,渐弛其禁,惠、潮之民乃得越渡。”
——《理台末议》
材料二 清朝收复台湾以后,施琅对郑氏家族没有采取报复手段,还亲自到郑成功庙致祭。但施琅此时的表现既有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也不无清廷约束的结果。因此,全面肯定他此前的作为既无必要,也不合理。
——葛剑雄《如何评价施琅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施琅的管理政策,并指出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施琅的历史贡献,并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沙龙从黩武主义者到务实主义者的转变,最根本的原因是阿以和平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中东战争发生五次,流血冲突半个世纪,这是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没有的独特现象。巴勒斯坦人民的顽强斗争促使沙龙的思想发生变化,使他认识到巴勒斯坦人是打不服的,不让出侵占的土地,以色列是不可能得到安宁的。2014年1月11日,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去世。下面为沙龙病逝后各方反应的汇总:英雄还是屠夫?
巴勒斯坦:极度高兴欢迎“残暴之人”死去
以色列:有争议的伟大斗士和领袖
以色列国土报:矛盾沙龙-好的、坏的以及丑陋的
BBC中东编辑:地位重要却充满争议
卡塔尔半岛台:沙龙——和平的敌人
CNN:总是站在战争与政治前线的人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屠夫的故事结束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龙的态度为何会发生转变。
(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各方对沙龙的评价。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洲各国解决的是“上”与“下”的问题,而美国解决的是“大”与“小”问题。因为欧洲有悠久的历史,差异性是长期的历史残余物,美国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形、气候和地理差别造成的。欧洲解决的是纵向问题,美国解决的是横向问题。最终,欧洲解决的是历史问题,先由中央成功控制地方后才建立中央权威,而在欧洲看来,美国则是倒置的,先有地方主权,为维护整体利益,才产生中央政府。
宪法修订案第14奈规定:本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也就是说,对于州权而言,是“限制而非授予”(Limitation-Not-Grant),联邦政府的权力是“授予而非限制”(Grant-Not-Limitation)。
——张淑娟《美国1787年宪法背景探析》
(1)根据材料,指出欧洲“上”与“下”和美国“大”与“小”问题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形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不害,郑国人,其政治思想“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他主张“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循功劳,视次第”及“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可见其改革也是实行赏功任能的官僚制度和封建集权制,以取代世卿世禄制,并实行“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和要求官吏“治不逾官,虽知不言”,安分尽职的官吏管理制度。
不过,申不害的改革颇不彻底,过分强调统治权术,而法制不足,虽制定了一些新法,但旧法没有明令废止,造成“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改,而后君之令又下”的混乱局面,这就削弱了法制的作用,加之申不害本人重以法治人,而不能严格以法律己,韩昭侯面对“法度甚不易行”的局面对改革也不甚坚定,这都必然影响新法令的贯彻执行。
——摘编自刘德清《变革中的春秋战国》
(1)根据材料,概括申不害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分析申不害改革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