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规律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中共一大制订的最高纲领
婚姻习俗的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婚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了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