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少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存在何种关系?
(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可,为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于“一国两制”构想,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的是( )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立:“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假如将来你成为一位政协委员,你会认识到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应该是( )
A.参与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参与国家方针的制定 D.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
抗日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比较,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 )
A.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加
有一首山歌里唱道:“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