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摘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

——摘编自《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材料三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愚民、辱民和穷民”。

(3)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1)实行军功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县置令,提高了行政效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2)愚民: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禁止民众自由迁徙。 辱民: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建立连坐制度(重刑而连其罪);按照等级尊卑穿不同的衣服。 穷民:打击商人,抑制商业;征收重税;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 (3)大夫: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 文学:导致秦朝迅速败亡。桓宽:对商鞅持否定态度,故名“非鞅”。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知识点,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三个“低下”是指生产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指生产关系落后,反映的是改革前秦国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存在的问题,故应列举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相关措施。 (2)解答本问的关键是理解愚民、辱民和穷民的含义,进而联系相关知点,列举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愚民是使人民愚昧无知,应列举文化专制政策;辱民就是侮辱人民,让人民没有尊严,从而尊崇权贵,敬畏皇家,故这方面应列举的是严刑酷法;穷民就是使人民贫穷,此项应列举商鞅经济上与民夺利的相关措施。(3)根据材料三“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可以分析的出大夫认为商鞅变法是秦国富强,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文学认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否定了商鞅变法的作用。桓宽对商鞅变法持否定态度,从书名就可看出。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内容及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促进井田制瓦解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查看答案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

D.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激烈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