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 )
题目 | 所刊载的期数 |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 第49期 |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 第52期 |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 第57期 |
排外平议 | 第68期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从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下列最能全面代表近代中国人民探索的历史主题的是( )
A.救亡图存 B.工业化
C.民主化 D.近代化
《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通商口岸开辟的变化,反映出这一阶段 ( )
A.中国领土主权一步步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完全垄断中国进出口贸易
C.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应为( )
A.五口通商权 B.领事裁判权
C.最惠国待遇 D.内地传教权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回答问题。
材料: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定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