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

(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   (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

——《袁京卿日记传抄本》

(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材料三   (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其设想是否可行?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材料三反映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4)日记具有史料价值,也有局限性。就此阐述你的理解。

 

(1)态度:敌视(或否定)。 依据:称太平军为“盗”和“逆匪”。 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理由:中俄两国长期和平相处;与俄、日没有“教案”冲突;俄、日距中国较近,若出兵威胁最大;树敌太多将孤立无援。 设想:不可行。 说明:发展迅速的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宗旨;列强利益受损,结成同盟;俄、日早有侵华野心并已获利;慈禧太后一意孤行,对列强宣战。 (3)变化:从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到持久抗战。 原因: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共产党调整对国民党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 (4)理【解析】 日记记录作者当时的亲身经历与见闻,表达个人感受,具有直接史料(一手史料)的价值;日记易受个人立场、情感、视角、环境的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 【解析】 试题分析:(1)由“盗”、“匪”这些贬义字眼可知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持仇视(否定)态度。 因素:由“地不能增而人加众”可知,人口迅速增长加重了人地矛盾,人民没有生计,很多成为盗匪;由“皆非今翰詹及方面大臣所及也”可知,杨秀清等太平军将领具有才能,但科举制选拔人才的途径过窄,难以惠及他们。 (2)由“庚子年”、“民教互仇”、“拳洋交哄”可知此“巨衅”与义和团运动有关,此事又发生在庚子年,故可推断此事件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理由:由“未尝失和”可知中俄两国长期和平共处;由“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煽惑生事”可知与俄、日没有“教案”冲突;由“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可知,俄、日距中国较近,若出兵威胁最大;由“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可知清政府树敌太多将孤立无援。 说明:此设想并不可行。因为义和团以“灭洋”为宗旨,盲目排外,仇视一切洋人;列强遭到义和团进攻,利益受损,为了挽回损失,很可能结成同盟;俄国、日本早有侵华的野心,经常趁火打劫;慈禧太后一意孤行,最终对多国宣战,这也证明了设想的不可行。 (3)由“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可知1931年时蒋介石执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由“使敌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可知1937年时蒋介石坚持抗战。因此,蒋介石对日策略的变化是从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到持久抗战。 原因: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持续高涨,刺激了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调整对国民党政策,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 (4)日记作为历史当事人留下的重要史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日记记录的主要是当事人的所见所闻,属于第一手史料,较为可信;但是日记属于私人性质的记述,容易受到个人立场、情感、视角、环境的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一次战役的形势图,下列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B.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战役全面展开

 

查看答案

天津的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原名“万国桥”,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透过解放桥名称的变更历程,我们可以了解近代天津(  )

A.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        B.经济的近代化

C.半殖民地化加深           D.文化的平民化

 

查看答案

某同学制作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的网页,设置了“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个栏目。如果要补充一个同类栏目,最恰当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滇缅战役

 

查看答案

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查看答案

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经历了由“政治精英”主导到“平民革命”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始于(  )

A.井冈山斗争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