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中...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1)治国方略:厉行法治,严刑峻法;影响: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但严刑酷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2)方略:立善法;具体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取士),改组太学、以《三经新义》为教材,培养变法人才。 (3)主要因素:法律能否严格执行;是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法律是否顺应时势,兼顾多方利益。(2分,任答两点 )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即可概括“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厉行法治,严刑峻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一分为二分析法家思想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的影响: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但严刑酷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2)据材料二“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即可概括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立善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例如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取士)。 (3)本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无论是严刑峻法还是立善法,都应该顺应时势,兼顾多方利益。并且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特点 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阐明人力资源控制对古代中国集权强化的重大影响,引用了如下公式: 集权强化=人力资源控制x(机构完备+政策调整+君王修为)这一公式表明,有效控制社会的人力资源,对中央集权的强化与稳固有特殊意义。

——摘编自陈长琦《中国古代国家与政治》

运用古代中国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公式中人力资源对古代中国集权的强化与稳固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100年前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之一,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当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 于社会则必亡。”……“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 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 青年》

材料四   自《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新青年》杂志创办的社会背景。据材料二,指出其为什么以“青年”为刊物的名号?

(2)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及新文化运动兴起,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社会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现代史,可能会对20世纪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

 

查看答案

“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查看答案

1981年2月18日,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两院提出长达300页的“ 经济复兴计划”。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实行小政府、小税收、少开支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 

A.体现了货币学派的经济观念 

B.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具有合理性

C.凸显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D.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