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主力会战是指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是为了获得一次真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主力会战是指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是为了获得一次真正的胜利而进行的倾注全力的斗争。战争的实质是斗争,而主力会战恰恰又是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所以主力会战必须永远被看作是战争的真正重心。总而言之,主力会战最明显的特点在于,相对其他战斗而言,它的独立性最大。正因为主力会战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所以它的胜负取决于它本身,换言之,只要有一线胜利的希望,就必须在主力会战中倾尽全力争取胜利。

在现代会战中,谁先耗尽对方的兵力就说明谁获胜了,所以与其它任何战斗相比,谁会在主力会战中放弃战斗,取决于双方所剩余的预备军的兵力情况,因为这种预备军的全部精神力量还保存着。现代会战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生力军来补救会战过程中一切不幸与损失,因为,现代战斗队形的编组和部署,使预备队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任何时间下都能使用。只要还有占据优势的预备队,一个看来就要遭到不利结局的统帅,是不会放弃会战的。

——根据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主力会战名称及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从败到胜的原因。

 

(1)名称及理由: 斯大林格勒战役。终结了德军的攻势,苏军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阿拉曼战役。结果是德意军队折损过半,全线西撤。英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中途岛海战。结果日本舰队损失惨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每点2分,共6分。若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6分。) (2)原因(9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世界各国人民在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援。 国共两党战术的正确: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会战同敌后战场的人民战争相互配合。 (每点3分,共9分。若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9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二战在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的转折性战役及其历史意义,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主力会战名称及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从败到胜的原因。国内方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战术正确,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会战同敌后战场的人民战争相互配合。国际方面,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与配合。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952年,新中国在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公私比重,已由1949年的43.87%与56.2%之比,变为1952年的67.3%与32.7%之比。私营商业在全国商品中的经营比重,已由1950年的55.6%降为1952年的37.1%。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应当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和地方的人民政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还有通过宪法和国家建设计划。1952年斯大林对刘少奇说:“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方式向工农群众宣传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行人口普查、选民登记。选出了各级人民代表。在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金冲及著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届人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广泛阅读了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译著。他接受了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的概念。他对中国衰弱的诊断表明,中国人个人的忠诚对象是统治者,而不是中华民族;儒家学者谈论天下一统,没有优先有效地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专制和独裁是腐败和中国衰弱的根源所在。他相信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为一个真正民主和代议制的政府做好准备,反而认为君主立宪制作为一个急需的目标更为有效。他的书被青年学生抢购。但是,孙中山等激进人士认为中国有必要推翻满族王朝并建立共和国。1905年慈禧太后同意进行立宪,1906年11月下令将六部扩大为十一部;1907年8月把汉族总督张之洞和袁世凯调到北京担任军机大臣;1908年8月27日发布“宪法大纲”,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属于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皇帝,1911年5月组织“皇族内阁”,十三个任命者中有五个是皇亲国戚,有八个满人和一个蒙古旗人,但只有四个汉人。

——根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分析梁启超主张中国实施“立宪”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立宪运动”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竺可桢关于中国气候的变迁表

气候变化阶段

时间范围(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第一温暖期

3000B.C.——1000 B.C.

商、西周初年

第一寒冷期

1000 B.C.——850 B.C.

周代

第二温暖期

770 B.C.——公元初

秦汉时期

第二寒冷期

公元初——60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温暖期

600——1000

唐朝

第三寒冷期

1000——1200

宋代

第四温暖期

1200——1300

元朝

第四寒冷期

1400——1900

明清时期

综合上述表格中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气候的变化与中国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的关系?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 。“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比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业形式的不同。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阿德诺·汤因比认为,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以及为追求狭隘国家利益而带来的冲突和灭亡。该观点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指导作用体现在

A. 现代化就是欧洲化、西方化过程

B. 现代化进程是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

C. 通往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抛弃本国传统

D. 要做到本国利益与世界利益互相协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