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 “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B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虽然目前还是发达国家,但随着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的加强,新兴力量的崛起改变了以往格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A项世界经济发展并不完全趋于合理平衡,甚至有加剧分化的可能;C 项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不可能消失;D项发达国家的资本扩张到全球范围早在20世纪初便已经完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满分5 manfen5.com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查看答案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查看答案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查看答案

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图的推论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查看答案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