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规划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杜亚泉认为中国文明可以救济西洋文明,陈独秀提倡革新除旧,接受西方文明;但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或全盘西化、或救济西方文明,而且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最符合题意的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查看答案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皇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C.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D.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查看答案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查看答案

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该分别出自

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

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

 

查看答案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