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时间“1920年”可知当时是在新文化运动后,北京政府是指北洋军阀政府,因此题中现象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和D绝对化了,C夸大了事实,其实这只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措施,还不能说是政治改革。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查看答案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规划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查看答案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查看答案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皇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C.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D.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查看答案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