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世界现代史教材目录(节选)的对比。 目录A 第...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世界现代史教材目录(节选)的对比。

目录A

第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二节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

——摘编自全日制大纲版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现代部分》,1987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节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节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第三节 悄然转变中的中国社会生活

第二章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

……

——摘编自人教社《历史与社会·现代部分》上册,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充分。)

 

答案示例 不同:世界现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20世纪初的世界为开端。(4分) 原因:从史学研究采用的史观看,目录A采用的是革命史观,突出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革命运动高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4分)目录B以全球化史观和文明史观为指导,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将中国放在世界史的背景下考察。其关注社会生活,将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4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全新的题型,但实际上它也不是新题型,平时训练的时候主要是看图片找不同然后说明,而这个题是改为了文字。那么就要特别注意时间,一个是1987年编写,属于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是2011年版,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可以答的角度有很多:例如:一个是十月革命为开端,一个是以20世纪的世界为开端,说明近代史的开端不同;研究历史的观点不同等等。任意选择一个即可。 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史学常识·史观·全球史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 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阅读材料一中的地图,概括指出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综合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经济的哪些特征?

 

查看答案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人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B.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    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 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D. 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查看答案

1865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写到:“普鲁士的的资产阶级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自己的工业活动的领域中依赖政府到什么程度。租让权及行政上的控制像噩梦一样压迫他们。”恩格斯的这一分析

A.找到了德意志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

B.强调普鲁士应该担负起领导统一的重任

C.对威权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D.为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指明方向

 

查看答案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A.代议制民主            B.联邦制机制

C.总统制政体            D.两党制特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