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

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

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可知汉朝熟读经学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通过学习可以正式入仕,即知识分子构成发生新变化,符合题意的是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百家思想,排除A先个,B项中的“彻底”表述错误,D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反映了(  

A.盟约成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准则

B.周王与部分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C.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D.成王通过签订盟约成为天下共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有关张学良的材料,回答问题。

  张学良(1901年—2001年),字汉卿,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人称“少帅”。

“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20万东北军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三省沦亡。

  1935年,张学良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到陕西“剿共”。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北京)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全国抗日运动的新高潮,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停战和解。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训斥,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学良被后人关注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材料二  日本在1995年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靖国神社旁边,神社里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许多战犯的遗骸。纪念馆里主要的展品是日本官兵用过的靴子和衣物,至于展示日军罪行的展品则一件也没有。日本退伍军人联合会主席崛江正夫解释说:“修纪念馆的初衷是通过展出战争期间军人们用过的物品悼念战争期间死亡的灵魂。这样,他们的子孙就能以此为荣。”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致力于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针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问题,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强调,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应在国际事务,特别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安理会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应坚持地域平衡原则,并兼顾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代表性;涉及各地区的改革方案应首先在各地区内达成一致。

  韩国领导人卢武铉指出,1945年,世界大国为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出了大量牺牲,这些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创始常任理事国具有影响国际秩序的实力和道德名分。但是,现在有的国家也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此情况下,有必要考虑这样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作了什么贡献,是否具有道德方面的合法性。卢武铉说,推选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当具有地区代表性。例如,拟代表亚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只有得到该地区国家的支持才具有地区代表性。

(1)根据材料一,日本天皇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做法反映了日本国内在对待法西斯侵略历史的态度上存在一种怎样的倾向?潜在的危险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对法西斯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对于它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造成了什么影响?除此之外,材料三认为,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还有哪些条件不符合?

 

查看答案

阅读有关“英国议会改革”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英国议会改革”大事记

  1832年,英国第一次进行议会改革:取消一些“衰败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新兴工业城市获得较多议席.同时,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工业资产阶级和富裕农民得到选权。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贵族地主势力进一步降低;1/ 2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许多农民获得选举权,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1885 年通过法案,重新划定选区,基本实现平等代表制.

  1911年,议会又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将议会期限由七年缩短为五年;二是下院议员实行薪金制。

  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下院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民主性。但是上院仍是保守力量的堡垒,成为英国政治进步的主要障碍。

  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获得通过,上院否决权被极大削弱。

  1918年,第四次议会改革,30岁以上已婚的有自己独立财产的女性获得选举权;

  1928 年,第五次议会改革,21岁以上不分种族、性别、社会地位、职业,所有成年公民普选权实现。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体现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改革既是引领社会进步的主要途径,也是引导社会风气的一种主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引者注:“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摘自《诗经·秦风·无衣》

  材料二  “中国”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 “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所谓“居中国则中国之主”,“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

——据台湾学者黄俊杰等文章摘编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怎样的社会风气?请结合所学指出在商鞅变法后这一风尚于秦国更盛的主要原因。古代少数民族政权要以中国自居,就必须“居中国”和“行中国之道”,请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这一结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历史上成功的两次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最主要相同作用是什么?两者成功又具备了哪些相同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