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大公报》记者撰文:“今年之新年,只可谓官国二年,不当谓民国二年”,”然以各人心...

《大公报》记者撰文:“今年之新年,只可谓官国二年,不当谓民国二年”,”然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这体现了

A.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B.农耕文明影响深远

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D.官民冲突不可调和

 

B 【解析】 试题分析:1915年袁世凯称帝意味着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民国二年”为1913年,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传统社会农业发展靠天吃饭,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及君主的指导和维护,材料中“只可谓官国二年”正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官国二年”“民国二年”只涉及民国建立在人们心目中的观念,并未涉及官民冲突,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B.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

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千年之后,关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色。这反映了

A.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      B.理学的社会化、世俗化

C.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    D.戏曲可以体现真实的历史

 

查看答案

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    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    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查看答案

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其意在说明

A.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        B.以德治民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C.改善民生与思想教化相辅相成     D.重义轻利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前325年,赢驷仿山东六国做法,亦自称为王,斯为秦惠文王。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向惠文王诬告“商君欲反”。于是,惠文王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惠文王杀死与自己宿怨极深的商鞅,却在总体上保留了商鞅推行的政策,还对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予以调整、修改,比如对游说之士开禁,从而吸引了一批人才入秦,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赢驷重用。这多少又可看作是对商鞅变法“矫枉过正”的一种反拨。赢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泰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灭蜀。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大败楚军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为后来秦王赢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志刚《千秋兴亡:秦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惠文王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惠文王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