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A 【解析】 试题分析: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进入市场,故材料所说的“它”是指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进入市场。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田庄手工业是生产供田庄消费的产品,均不符合材料所说特征。故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官营手工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93年英使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是(  

A.英国轻工业发展快,中国农业高度发达

B.英国军事工业发达,中国手工业繁荣

C.英国天文成就突出,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D.英国进入工业文明,中国处在农耕社会

 

查看答案

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 7%,中国人均CDP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CDP427美元。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  

A.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

C.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

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查看答案

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  

A.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C.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