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冯友兰认为中国经历了三次“新儒学”运动,其中前两次发生在古代中国。与前两次“新儒...

冯友兰认为中国经历了三次“新儒学”运动,其中前两次发生在古代中国。与前两次“新儒学”运动密切相关的大儒有( 

①孟子  ②董仲舒  ③朱熹  ④李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从材料可以看出,孟子是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故排除。董仲舒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就是将孔孟儒学加以改造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故董仲舒正确。朱熹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故朱熹正确。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故排除。所以,此题答案选C。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思想·儒学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者将19世纪后期德国的政治民主化方式称为“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宪法中资产阶级占主导,掌握帝国议会   

B.帝国宪法确认了联邦体制,各邦有较大自治权

C.普鲁士以王朝战争形式统一德国,在联邦议会中占主导地位

D.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普鲁士国王是国家元首并拥有绝对权力

 

查看答案

“他……在上流社会人士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对平凡事情的爱好、一种怜悯人和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薄的观念……甚至男人们也开始谈论起他们感情的细微之处。潸然泪下成了时行风尚。”“他”最可能生活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大萧条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查看答案

有观点认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对下列历史现象评价最高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村的丝绸生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家庭手工丝织作坊。到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民谣“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伴随着电视连续剧《大染坊》的热播,百年商埠——周村备受国人关注。该剧讲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发展的艰难道路,从中展示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毁灭。主人公陈寿亭以周村家喻户晓的大实业家张星垣为原型,全景式的描述了大染坊的兴衰过程,是近代山东乃至全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满分5 manfen5.com

(1)依据材料1概括周村丝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民国初年陈寿亭创办的大华印染厂发展迅速,一跃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企业。你认为大华印染厂与材料1中印染业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近代周村丝绸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作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